尊敬的顾宝根副所长、姜辉处长:
尊敬的张兴教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具有千年历史的汉唐古都——西安,来到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基地杨凌,共同探讨我国植物源农药发展的大计,史无前例,机会难得。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卫生农药行业——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家庭卫生杀虫制品专业委员会的全体会员企业对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创造了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为我国植物源农药搭建了这样一个共谋发展的平台,铺就了一条康庄美好的金光大道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家庭卫生杀虫制品专业委员会是国内生产杀虫气雾剂、蚊香、电热液体蚊香等家用卫生杀虫制品企业的全国性行业组织,目前在册的会员企业有两百多家,行业年产值为一百几十个亿,几乎占了我国农药生产产值的三分天下。
家庭卫生杀虫制品与大田农药一样,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生活必须品,属于农药范畴,受同一法律的管辖,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具有相同的“脱氧核糖核酸”和“DNA”,不同的是大田农药解决的是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关系到“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生产资料,而卫生杀虫制品则是保障十三亿人口健康、确保“三防”(防病、防疫、防灾)的老百姓生活必须品,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为了生存至始至终是围绕着与天斗、与地斗、与虫斗(有害生物)的历史。在尚未掌握化学合成技术的远古时代,古人与虫斗首先使用的就是具有杀虫作用的天然植物,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就是植物源农药。它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公元前一千多年。有诗为证,早在千年前的唐代,诗人陆游就因苦于蚊虫叮咬,赋诗一首:“蛙鸣喧孤枕,蚊雷动四廊”,可见当时蚊虫肆虐到何种程度。在古书《医学类聚》中就有记载用木屑熏蚊的配方,该配方中所使用的大多为植物源或生物农药,(配方一):“每木屑一斗,入天仙藤四两,裁断挫碎研为粉末,如印香燃之,蚊纳悉去”;在《古今秘苑》中介绍了(配方二):用“浮萍、樟脑、鳖甲、楝树”等植物焚烧驱蚊的方法;(配方三)在公元700年,日本奈良时代介绍了用“橘皮、艾蒿、榧树叶”等燃之熏蚊。
但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家们对有机化合物极其化学结构的研究不断取得成果,化学合成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后,陆续出现了“DDT、六六六”以及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等化学合成农药研究成功并得到推广应用,人工化学合成的高效农药得到了异常迅猛的发展,植物源农药的发展和应用也因此受到了制约,由此带来了生态条件的改变,环境逐渐遭到了破坏,人们的生存及安全受到了威胁,“民以食为天”的食品和农产品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了严峻挑战,甚至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子孙后代,此时人们才不得不反思,利用自然界经过亿万年造化演变生成的性质各异的植物来解决受虫害侵扰的问题,植物源农药的发展绝路逢生,并以其安全、无公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势,重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青睐。
从植物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毒性低、降解快,对自然界天敌不会构成危害,更不会产生长期的积累,与环境友好,与当今日益紧缺的石油不争资源,它可以再生。春去秋来,年复一年,一茬又一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完全符合当前低碳、环保、安全的发展理念。十多年来,在我们家卫行业内,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和一些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都先后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植物源杀虫剂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果。具体介绍如下:
1、 厦门牡丹香化有限公司林翔云董事长,他们在厦门种植了数万亩香樟树,并从中提取植物精油芳樟醇,已经取得了成功,产品大量出口国外,但是该产品由于国家对植物源农药政策不明朗,程序复杂,登记难度极大,严重阻碍了植物源农药的发展。所以在国内推广一直是举步维艰。他们栽种的两万多亩天然樟树林,如今长势喜人,都郁郁葱葱,正翘首以待,等待着何时能为人类施展才华,发挥作用。
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彭映辉教授从天然植物源中萃取植物精油对蚊虫具有生物活性的研究,成绩喜人。她们从近一百种亚热带植物中筛选出了三种具有较好驱蚊效果的植物精油和五种具有较好杀效功能的精油,其中一项获得了国家专利,同时发表了相关论文二十余篇。虽然研究成果丰硕,但是要转化为生产力,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3、浙江黑猫神集团根据民间自古以来就有用燃烧艾叶来熏杀蚊虫和辟邪的传统习俗启发,他们把艾叶加入蚊香中,利用艾叶在燃烧时散发的艾叶精油来提高驱蚊效果,同时还能抑制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作用,此项成果最终也因有夸大宣传,化学结构不明,无法登记,没有合法身份而偃旗息鼓。
4、 深圳翔润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所从事的代号为110气雾剂植物源增效剂可完全替代化学合成原药,具有较好的生物杀效和卖点,非常符合当前广大消费者所追求的安全、环保、健康、生态的理念,该项目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支持下,虽然项目发展顺利,也因政策不明朗,还在左顾右盼,翘首以待。
植物源农药在我国家卫行业中的研究与开发,虽然已历经了十多年了,但一直是步履艰难,举步维艰,许多研究或成果都因跨越不了登记这个坎,最终是半途而废。有些企业即使不忍心放弃,还努力推广,但因为最终得不到合法的身份,不得不采取改头换面,遮遮掩掩地把它当作溶剂,或者是取个代号称之为“××增效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植物源农药在政策上得不到的支持,登记条件苛刻,使研究者、生产者望而却步。随着国家对食品、农产品安全管理力度的加大,以及人们对安全、环保、生态健康的重视,植物源农药登记难的坚冰已逐步融化。
我们也注意到,在2008年新修订的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中,就有这样十几个字“国家鼓励植物源农药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国家对植物源农药的市场准入的大门即将打开,但是由于具体的登记细节一直没有出台,所以在卫生农药的数千个登记中,没有一个植物源农药最终能获得登记。2011年3月3日,在农药业部药检所召开关于限制三元制剂的专家论证会上,有关专家提出了国家应鼓励支持植物源农药的发展,放宽登记条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这项建议会后被写入了会议纪要,没想到就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在昨天的会上农业部药检所顾宝根所长已经向与会代表宣读了有关植物源农药登记的相关政策,姜辉处长介绍了具体的登记要求,这是对我们从事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人来说,确是一个利好消息。我们深信,这些政策将为植物源农药今后的发展迎来一个美好灿烂的春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木前头万木春”,如今,多年来搁浅在岸边满载着我国植物源科研成果的“沉舟”即将起航,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局面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枯竭已久的植物源农药,也将会“枯木逢春”重获生机,一定会出现春色满园,百花斗艳的新景象。
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们,业界的朋友们:
请让我们记住2011年5月8日这一天。记住西安——杨凌,也请让我们记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特别是以张兴教授为首所率领的科研团队,是他们历经二十多年的长期不懈努力,艰苦跋涉,锲而不舍,潜心研究,不离不弃,百折不饶,为我国植物源农药发展呕心沥血,无怨无悔,最终迎来希望的曙光,并成功地举办了本次会议,搭建了一个植物源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平台,为我国植物源农药发展树立起了一块丰碑!
同时,还请允许我对农业部药检所以顾宝根副所长为代表的决策层领导们表示感谢,是他们高屋建瓴,审时度势,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当今食品安全、农产品安全形势极其严峻的形势下,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根本,及时迅速地为我国植物源农药的发展制定出客观、科学、可行的政策,为我们行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请允许我以行业的名义,向他们表示敬意和感谢。
最后,我还要对为组办筹备本次会议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全体师生和深圳翔润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
家庭卫生杀虫制品专业委员会
2011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