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首发《中国能源企业低碳转型白皮书》。《白皮书》分析了低碳转型背景下中国电力、油气、化工和采矿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白皮书》认为,中国化工行业的低碳转型面临两极分化、区域分化、上下游分化及减排道路分化等一系列挑战。
图片来源网络
《白皮书》提到,随着中国“双碳”目标下煤炭能源使用成本上升,给高耗能化工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差异,成本劣势、技术劣势、资源劣势使得中小化工企业与大型化工企业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促进行业两极分化明显、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此外,区域分化也更加明显。西部地区多为化石能耗大省,其化工产业结构依赖重化工业、原材料工业,能源结构以煤炭资源为主。在迈向零碳转型的过程中,如果传统高耗能、高排放的化工企业没有进行合理的低碳转型,西部地区将迎来更大冲击与挑战。
上下游分化体现在--化工行业上游受到新趋势和政策冲击的同时,下游迎来新的转机,如塑料制品领域。随着限塑、禁塑政策陆续出台,可降解塑料将充分发挥其替代性潜力,到2025年完全可降解塑料有望迎来500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2019~2025年复合增速可达73%。
减排道路分化出现在国内外企业之间。中国化工行业是为数不多的国企、民企、外企三足鼎立,互相竞争的行业领域。对于国内化工企业来说,其低碳路径更针对于节能减排。而外资化工企业普遍具有行业基础完整、装置规模完善、技术水平高的优势,因此其低碳减排路径更多元化。
鉴于此,《白皮书》提出中国化工行业的三种降碳举措。
一是结构优化,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绿色低碳和“双控”政策给大宗化工加工带来发展天花板的同时,精细化工迎来发展机遇,合成材料、精细化学品等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将崛起。煤化工子行业可通过将煤中复杂大分子化合物定向裁剪、转化,获得大量高价产品,如不同取代基、不同芳环芳烃、含侧链的环烷烃、长链脂肪酸及酯等精细化学品。化工企业应加速向精细化工领域转型,在生产运营中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开拓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新路径。
二是效能提升,拥抱循环经济。化工行业可通过开发可再生原料循环分子技术,在供应链中增加分子循环回路的使用;还可以开发技术和商业模式,实现再利用与回收。在再利用方面,目前已有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和塑料购物袋的成熟技术解决方案,可应用到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部件和白色家电。此外,化工企业还可以在下游行业实现循环经济和数字化。
三是数字化赋能,助力运营优化与精益生产。在低碳转型的道路上,化工企业应着眼于精益化生产和数字化运营,利用端到端“能耗流”的概念, 在各生产装置导入价值流诊断的模型优化工具,从运营系统、管理架构、理念行为三方面进行详细诊断和分析,减少最终产品的整体用能,对企业运营体系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