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行业龙头万华化学(600309.SH),也是全球最大的聚氨酯业务(MDI)制造商,在今年3月20日披露了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
在该报告中,万华化学预计,到2030年,万华化学合资、投资的清洁新能源项目,每年将为公司带来149亿度清洁电力,减少865万吨碳排放。最终,在合资、合作获得的清洁电力基础上,万华中国产业园区将实现清洁电力全覆盖。
在化学新材料领域,万华化学聚焦于零碳社区。万华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担的9万平米超低能耗示范项目,在投入运行后,将比常规建筑能耗节约60%以上,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万吨。
综合其他披露的细节可以看出,万华化学在ESG领域的节能减排是通过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结合,以及化学新材料的商业化应用实现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运营亮点之外,万华化学2022年的ESG报告,也存在着披露质量问题--如报告整体量化度不高、披露的碳核算数据不完整,循环经济议题未获得充分重视,以及未成立单独的ESG委员会等。
量化度不够
首先,万华化学披露的ESG报告,只单独采用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整体量化度有待提升。
在SDGs 的17个全球发展目标中,包含有消除贫困、零饥饿等较为宏观的指标。全球有一定规模的公司,通常在ESG报告中引用此指标,以展现自己的ESG成绩。
但这一指标可量化度不高。企业有可能隐藏不情愿披露的数据,比如员工在各地的离职率,男女员工比例等,并以文字叙述的形式代替了具体数字。
就万华化学自身而言,其2022年披露的ESG报告量化度,甚至远低于早先披露的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在2021年该报告中,除了SDGs外,万华也使用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和GRI《可持续报告标准》等两个另外的指标体系。
碳减排和循环经济
另一影响万华2022年ESG报告披露质量的是,碳核算信息并没有得以完整披露。报告仅提到了2030年的碳减排目标总量达到865万吨碳排放,而没有具体细分到″三个范围″的目标。
根据国际通用的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温室气体排放类型被分为范围1、范围2和范围3。
范围1(直接排放):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直接排放的气体。这些排放源,包括燃煤发电、自有车辆使用、化学材料加工和设备的温室气体排放。
范围2(间接排放):企业使用外购电力、蒸汽、供热或供冷时,间接排放的气体。这部分温室气体并非由企业直接产生,而是由电力等供能向企业排放的。
范围3(价值链上下游的间接排放):是指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价值链上下游的所有排放,比如原材料生产、运输,或者消费者使用产品等。
对于万华化学披露的碳减排目标,国际权威ESG评级机构MSCI给出了负面看法。
从国际评级机构MSCI对万华化学的ESG评级看,万华化学在测评的70家专用化学品公司中排名靠后,得到B的评级。
今年3月官方平台的最新数据显示,MSCI评级机构认为,万华化学的减排目标隐含企业活动,导致气候变暖温度上升超过3.2摄氏度,高出正常标准1.7摄氏度。并且,MSCI还给出了警示信息。
万华化学在国际评级机构MSCI的评级,来源:MSCI官网
另外,MSCI评级机构提到披露的碳减排目标,须包括企业当年的碳排放基数,并且细分到″三个范围″的碳减排目标,从而能确定温度超标具体发生在哪个范围。而万华化学披露的ESG报告没有提供″三个范围″的排放细节。
更重要的是,循环经济似乎没有被万华高度重视起来。通常情况下,企业最重要的议题通常会被归位极高重要性议题,而循环经济议题被归为在第二层级--高重要性议题。
举例来说,减少塑料废弃物是全球化工行业的监管重点。全球对塑料制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化工行业对塑料制品的循环再利用,是目前行业遏制和解决塑料污染的共识。
万华化学于 2022 年 6 月推出绿色环保品牌 Waneco?,覆盖消费后回收、生物降解和生物基材料。目前,塑料产品和方案已步入商业化,但规模化的使用和回收尚未被提上日程。
最后,截至2022年底,万华体系内还没有独立的ESG组织。报告披露,2023年万华将成立单独的ESG委员会,其职责包括ESG目标的设立和决策、风险评估、对项目工作的跟踪审核以及对外披露ESG报告等四个部分的内容。
万华化学2022年ESG报告中这些尚需改进的碳排放目标、碳管理以及循环经济等问题应如何解决?万华化学的竞争对手德国化工业龙头巴斯夫(BASF.US)在ESG领域的实践,或许能给万华以及国内其他同业,提供值得参考的样板。
巴斯夫的ESG实践
众所周知,巴斯夫的主要产品包括化学制品、塑料、以及原油和天然气等,2022年营业收入达949亿美元。在《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公布的2022年化工″全球前50强″排名,巴斯夫位居榜首。
巴斯夫的碳减排目标是到203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8 年降低25%,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为了统一产品的碳足迹的计算方法,巴斯夫与″携手可持续发展″(TfS)化工行业的组织全球倡议,发布面向化工行业价值链的《产品碳足迹指南》。包括巴斯夫、万华化学在内的37家TfS成员公司,就计算产品碳足迹的全球标准达成了一致意见。
巴斯夫还专门开发了一个数字解决方案,针对公司销售的45,000种产品,解决化工企业批量计算产品碳足迹的问题。
这一方案,能计算出从资源开采到产品离开公司、即从″摇篮到大门″产生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可以使公众更好地了解产品的碳足迹和提高碳排放的透明度。
巴斯夫的碳管理,主要聚焦于基础化学品,因为这些基础化学品占到了化工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70%。巴斯夫通过电气化和新工艺实现基础化学品生产过程,达到了近零排放。
甲烷(来自天然气或沼气)零碳制氢工艺,将成为巴斯夫的一项核心项目。巴斯夫正在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甲烷裂解技术,可将甲烷或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直接裂解为氢气和固体炭。
并且,巴斯夫建议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从而可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与其他零排放制氢工艺相比,甲烷热解只需要约五分之一的电能。目前,中试反应器已在路德维希港建成并投入运营。
碳减排技术各家虽有不同,以合资和合作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思路,却可被中国化工企业借鉴。
在循环经济领域,巴斯夫制定出了详细的规划。至2025年,巴斯夫在全球范围内将加工25万吨再生原料;至2030年,实现循环经济解决方案相关销售额,翻倍达到184亿美元。
在巴斯夫的″化学循环″项目中,巴斯夫可以接收过去难以被机械回收、而只能送去焚烧的塑料废弃物,比如含有食物残渣的塑料、多层食品包装和轮胎。
塑料制品的循环利用基于质量平衡法,将废弃的塑料制品进行回收分类,经化学提纯成热解油,再应用于生产原料,投入新产品的二次生产和循环再利用中。
这些″变废为宝″的思维方式,值得正在国产替代历史浪潮中的中国化工企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