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至今,全国碳市场运行已满一周年。针对全国碳市场运行以及石化化工行业的准备情况,记者专访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李永亮。
记者:全国碳市场启动运行的一年中,一些拥有自备电厂的石化化工企业也参与其中。这些先行参与的企业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在参与市场交易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下一步石化化工企业全面参与碳交易提供了哪些借鉴?
李永亮:石化化工行业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先行参与碳市场交易后,确实有所收获。首先是树立了关于碳交易的相关概念,对碳交易也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其次,通过直接参与碳交易,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熟悉了相关规则,进行了实际操作,也锻炼了队伍和人员。
企业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对于碳市场而言,石化化工企业参与的面还比较窄,仅限于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另一方面,从配额分配来说,自备电厂有历史形成的客观情况。即对于石化化工企业而言,其自备电厂在生产实践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提供蒸汽和部分电力的任务。因此,对于他们的配额分配就需要进行单独考虑,应避免将其与大型发电厂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否则,对于自备电厂来讲就存在一个公平性的问题。此外,从目前实践来看,碳排放监测、核算、核查和交易人员储备还不充足,必须加大这方面的培训力度,要尽快在企业中形成具有实操能力,熟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能够对企业进行碳排放管理的人才梯队。
记者:根据目前碳市场运行的情况看,石化化工行业会在何时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
李永亮:石化化工行业何时进入到碳市场,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节奏的整体把握和安排,以及生态环境部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对于碳市场扩容节奏的安排。石化化工行业肯定会被纳入碳市场,但是在八大行业中,由于石化化工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更复杂一些,涉及到的产品品种更丰富,前期的准备工作也会较多。那么其纳入碳市场应该是在八个行业里偏后的位置。如果要做一个时间点的预测,我们认为在“十四五”最后两年进入的可能性较大。
记者:目前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的统计核算及相关评估工作处于什么阶段?
李永亮:就目前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的统计核算工作来说,根据国家对于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总体安排和相关方案,石化联合会正在开展准备工作。去年8月份,国家成立了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石化联合会是成员单位之一,现在正在组建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并建立统计核算体系,为下一步根据国家统一安排,针对企业相关的统计核算标准、技术规范、排放因子,以及寻找良好的统计核算指引、案例和做法,开展相关的工作。同时,我们在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及其评价等方面也会开展研究,为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等提供基础资源。
记者:碳排放管理员新职业培训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该新职业对行业和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有何作用?
李永亮:碳排放管理员新职业在去年3月份正式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之后,极大地推动了碳排放管理员能力建设等工作。目前,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体系建设已有较大进展。一是《碳排放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已经形成征求意见稿,下一步会抓紧时间尽快完成相关开发工作。二是碳排放管理员培训所需要的一系列基础资源,包括碳排放管理员系列教材的开发工作,也已接近尾声,经国家部委审定后,会陆续出版发行。碳排放管理员培训的整个成系列的课件,同样在开发制作中。而且碳排放管理员的题库开发工作也已展开。上述工作将作为碳排放管理员培训提供所需要的基础资源,为各个行业碳排放管理员的培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开展,或者说培育一批合格的碳排放管理员,对于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二氧化碳的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这三项基础工作都要由碳排放管理员来完成,也需要这样一批人去参与碳交易。另外,伴随交易过程,企业也会有方方面面问题的咨询,需要碳排放咨询员。从这些角度来看,碳排放管理员是碳交易市场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碳交易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可以降低减碳成本,推动绿色低碳,包括零碳和负碳技术的研发及实施,而且有利于提升低碳项目的经济效益。另外,中国碳市场的建设工作对于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也能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在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时,中国的碳市场发展起来之后,是可以起到一定的对冲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