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化产品的制作、使用与发展,是一个由数量粗放的风险型到绿色、高效与生态安全的过程。现如今,随着“双碳”背景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我们已然已经处在一个使高风险农化产品跨越到相对绿色生态产品的关键时期。不断的研发与推广低残留、更高效的安全农药,以及普及农户绿色种植行为将会是未来世界农化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农化企业主要通过绿色发展转型以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自笔者持续观察以来,世界知名农化企业的绿色发展理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新型农化产品研发。辅助农业种植源头减少污染与排放,让作物更有效率的生长;第二,优化产品制作过程与协同高效企业管理。以能源优化以及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达到企业成本效益与“双碳”目标的双赢局面;第三,加强农户群体的互动社会网络。通过激励措施等惠农政策引导农户形成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在农户生产效益、企业效益与社会责任,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第四,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与各大企业在产品研发、投资领域等方面建立交流,通过合作,扩大影响,共同探索绿色发展之道。
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新型农化产品研发
环境友好型绿色农药的研发一直是各大农化企业的重点与核心。作为率先获得中国植保绿色生资认证的跨国公司,拜耳已有多款绿色生资认证产品,例如新晋研发的路富达、露娜润等植保产品在2020年11月已逐步投入市场。这些产品作用机理新颖,内吸性较强,在植物体内移动速度快,能更好的保护新生叶片,杀菌谱广且活性高,能显著改善果蔬产量和品质,延长果蔬贮存期和货架保鲜期,且不存在与其他作用机理相似药剂的交互抗性,对环境相对友好。
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Monsanto,合作研发了一款带有涂层的种子产品来保护与促进根系的健康,以这一突破性技术在增加种子养分吸收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其碳储存能力,促进了农业碳中和的发展。
优化产品制作过程与协同高效企业管理
农化企业绿色发展转型中最大的困难,是能源利用问题与废物处理问题。农化企业绿色转型的第一要义即是优化自身的能源供应结构,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来优化自身的蒸汽和电力供应,通过综合管理能源在生产过程尽可能节能,通过研究和开发全新的工艺和技术来长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例如拜尔于2020年在美国、墨西哥、西班牙和其他国家达成了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协议,使得其总能源消耗与前年相比下降了将近10%;巴斯夫上海的漕泾基地和浦东基地也在 2020 年安装了全新的光伏装置,可提供约 1300 千瓦(千瓦峰值)的太阳能,进一步减少了对化石燃料能源的依赖。同时其上海生产基地改进了蒸汽疏水阀系统以减少损耗,使用真空系统取代蒸汽喷射器,且优化了化学转化工艺,从而节省了数千吨的蒸汽。而其重庆生产基地则安装了一个按需调整电流量的监测仪表,从而优化其冷却水系统,实现了减排二氧化碳数百吨。
加强农户群体的互动社会网络
农户的绿色种植行为是农业种植源头减少污染与排放的关键。先正达(中国)于2019年启动绿色增长计划,在这一年间通过安全种植培训与激励等方式接触了2000万以上的小农户,使小农户土地生产力提高了28.5%,同时通过与农户群体的交流,在提高农业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土壤健康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新兴美国农业大数据公司AgriCapture,从农场咨询开始,利用耕作物的量化、监测与报告数据,帮助农户实施可再生农业的实践。以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的方式管理土地,帮助其扩大额外的收入来源,这其中包括了可持续种植作物的保费、碳信用额度等。
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
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化企业之间的合作。环境友好型产品的研发、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以及碳市场的制度建设等等均需要企业之间共同协作完成。通过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发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并启动创新对话,全球“双碳”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例如,巴斯夫大中华区持续地与外部伙伴进行合作,确保更广泛的环境保护。巴斯夫位于上海的八个生产基地积极参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还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及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等行业协会密切合作,与主管部门开展座谈,为中国即将实行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作准备。UPL与全球生物科技公司Chris Hansen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为可持续农业的开发和商业化提供解决方案。